鸿蒙智行的成功,让华为从初期的被车企质疑和排斥,到逐渐被认可,再到如今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股合网,华为系的人才也成了汽车圈的“香饽饽”。
9月5日,有媒体爆料,荣耀前中国区CMO(首席营销官)姜海荣近期已加入长安汽车,出任旗下深蓝汽车CEO。而原CEO邓承浩将出任深蓝汽车董事长。
官方数据显示,今年8月,深蓝汽车共交付新车28235辆,同比增长40%,环比增长4%。1-8月,深蓝汽车累计交付198640辆,同比增长64.6%。但是,此前深蓝汽车为2025年定下了50万辆的销量目标,截至8月目标完成率仅39%。
如此看来,在长安汽车升格央企之后,深蓝汽车已经开始对交付量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,也开始准备对自身内部进行人才布局和改革。
姜海荣:无汽车行业经验的华为系高管
公开资料显示,姜海荣于2005年加入华为,历任华为终端手机产品部主任工程师,长期参与研发与产品管理工作,是通信与智能终端领域的资深高管,拥有超过20年的行业经验。
彼时华为为了在线上与小米手机展开竞争,推出荣耀品牌。姜海荣在荣耀品牌体系内又相继担任了荣耀产品营销部部长、荣耀海外营销部部长、西欧终端荣耀MKT部长(兼)等职务,属于是荣耀品牌的初创团队成员和早期核心高管。
他在任期内成功推动了多款荣耀手机与生态产品的火爆销售,并且提出并主导了荣耀“面向年轻人”的品牌基因。2021年荣耀从华为体系独立,姜海荣出任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中国区CMO,全面负责荣耀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建设、产品营销与市场推广,最终实现荣耀在中国区市场份额的“V字逆转”。
不难看出股合网,尽管姜海荣没有什么汽车行业的经验,但他的华为系背景,熟知科技行业所擅长的线上线下的营销打法,品牌建设和与用户沟通的能力,恰好是目前身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的传统车企所需要的。
“理工男”的短板:营销与传播
深蓝汽车作为长安汽车旗下重要的新能源品牌,是长安汽车真正意义的“亲儿子”。
当年深蓝汽车以“黑马”的姿态出道,背靠长安汽车的技术资源,纯电和增程两条腿走路,发展速度确实引人注目。深蓝首款车型SL03在2022年上市即热销,巅峰时期月销甚至达到3万辆,更以14个月交付10万辆的“深蓝速度”成为业界一段佳话。
不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深蓝汽车增长的压力也在变大。数据显示,2023年深蓝汽车目标20万辆实销12.8万辆;2024年目标28万辆实销24.38万辆。可以看出,虽然深蓝汽车仍保持正向增长,但距离自己定下的目标总还是有一段距离。
核心问题并不在于产品本身,而是作为一家以技术为导向,传统车企背景出身,“理工男”基因深厚的企业,营销与传播成了目前深蓝汽车的弱项。就连邓承浩自己也曾坦言,深蓝面临“有好产品讲不出故事”、“产品力与传播效能不匹配”的苦恼。
邓承浩力推“流量营销”策略,试图破圈,初衷与思路是没错的,但团队对流量营销的方向和尺度却存在把控不足:
邓承浩讲述员工卖房创业的故事,试图以此来展现企业的拼搏精神和员工的忠诚度,但却被网友调侃为“贷款上班”。深蓝S09的电梯广告玩了一把暗喻竞品,同样引发了广泛的争议。此外,向老车主的车机强制推送购车广告的行为,也引起了车主们的不满。
“邓姜”能否产生化学反应?
熟悉互联网营销的姜海荣,恰好可以弥补深蓝汽车在营销传播上的短板。
他与邓承浩,有跨界新势力背景的冲锋在前,有着传统造车背景的坐镇后方运筹帷幄。这个搭档组合,理论上来说,天衣无缝。
此外,深蓝汽车与华为早在2023年就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,今年年初又再次签订全面深化业务合作协议。前不久的成都车展上亮相的全新深蓝S07,也推出了带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的版本。此时空降一位有着华为系背景的CEO,也意味着深蓝汽车接下来会与华为有更紧密的联系,更为顺畅的沟通与合作。
当然,这一切现在还停留在理论上。造车毕竟还是与造手机不同,企业风格也不一样,姜海荣作为一个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的CEO,首先还是必须要适应车企的工作风格和理念。
其次,营销也不是CEO一个人的事,深蓝团队超过85%为研发人员,鲜明的“理工男”基因,如何为这个团队输入正确的互联网营销思维,改善品牌营销与用户沟通方面的不足,是姜海荣需要面对的课题。
第三,邓承浩与姜海荣这对组合也需要磨合。邓承浩曾自称是“守财奴式”的经营,追求每一分钱的效率最大化,在他的带领下,深蓝在2024年四季度越过单月盈亏平衡线。在传统理念与新思维的碰撞中,他能够给予姜海荣多大的支持,也关系着这对组合能否成功。
总而言之,这次人事变动,是在新长安、新央企的大背景,深蓝汽车内部的一次重大且关键的调整,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。深蓝汽车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,就看这次调整之后,“邓姜”组合能否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。(文/优视汽车 老炮 )
注:配图来自网络,权利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股合网,一并感谢!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。
慧眼智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